扛住了貿易戰,頂住了新冠疫情,時間終于來到2021年。2021是個特殊年份,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許多科學儀器公司已經開始布局,繪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應該關注哪些機遇,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國科學儀器市場?
2021年4月22日,作為第十五屆中國科學儀器發展年會(ACCSI2021)的特色環節,“i100峰會:中國科學儀器發展高峰論壇”在無錫融創萬達文華酒店會議中心成功召開。高峰論壇邀請到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總裁付世江先生、北京萊伯泰科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胡克先生、江蘇天瑞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召貴先生、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趙泰先生、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分析儀器事業部商務副總裁周曉斌先生、廣州禾信儀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周振先生等6位科學儀器行業的領軍人物,分享對于“十四五”的獨到見解。北京信立方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鑫主持本屆高峰論壇,另有近千位儀器企業、科研單位、檢測機構的代表出席論壇,參與互動。
i100峰會:中國科學儀器發展高峰論壇現場
今年的高峰論壇設置了“快問快答”環節,嘉賓們分別就“十四五”期間外企和國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會拉大還是縮小;“十四五”期間量大面廣和高端科研,您將加強哪類產品的布局;上市是否是儀器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等話題展開觀點交鋒,現場討論熱烈,金句頻出。
1、“十四五”期間外企和國內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將會拉大還是縮小?
臺下100位嘉賓的選擇
臺上6位嘉賓的選擇
縮小
耶拿趙泰:只要中國政府提倡的事情,沒有辦不好的!既然習大大都發話了,政府有這么大的決心,把加強高端科研儀器設備研發制造寫到“十四五”規劃里,國產儀器一定會蓬勃發展。當然國內儀器企業什么時候能成長為國際化的大公司,還需要時間。現在我們很多采購已經感受到壓力,上來就說不要進口或者拒絕外企公司,有政府的強力支持,這個差距一定會縮小,國產品質占有率一定會提高。
萊伯泰科胡克:只要有萊伯泰科參與的項目,差距一定會縮小,并且是迅速縮小。過去十幾年我們投入了很多經費不斷開拓我們能做的產品,外企不想做的,不能做的,我們把它做好,在一個賽道上走自己的路。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有足夠的人才、足夠的投入做開拓性的產品,一定會把差距縮小,甚至很多方面超越他們。
拉大
賽默飛周曉斌:作為一家外企,市場占有率究竟是拉大還是縮小,這個問題多年來我們也一直在思考。的確在一些細分行業、細分品類國產已經逐漸替代進口,國產越做越好是一個客觀存在,也是一個長期發展趨勢。但科學儀器行業在持續發展,新的產品、應用、領域不斷出現,多年前我剛入行時電子顯微鏡在中國還不是一個重要行業,到今天已經今非昔比,國產與進口仍存在較大差距。未來5年國家在基礎科研的投入會帶來很多新興行業和應用領域,國外公司在原創性產品方面一定程度上還會保持一段時間的領先優勢,這是我選擇拉大的原因。
有可能縮小,也有可能拉大
天美付世江:我跟幾位嘉賓的觀點都一致,也都不一致。科學儀器的特點是多品種,在核磁、高端光譜、生命科學儀器等方面與進口差距還較大。但在前處理設備、分子光譜等領域中國的產品已經不比國外差。目前國產色譜也在全力追趕,國產氣相色譜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過去的10%左右上升到30%以上。所以部分領域有差距,但絕大部分領域是縮小的。
過去我們跟藥明康德談能否試用國產的色譜產品,他們是很排斥的,但是前不久藥明康德一個實驗室的主管跟我說我們想嘗試國產儀器,這是中國科技的未來,也是藥明康德這種企業的未來,我聽了很感動。包括海關的人說愿意使用國產儀器,過去是很難聽到這種聲音的,可以說我看到國產儀器的希望。過去資本對我們不感興趣,但是最近科學儀器資本市場是爆發式增長的,資本的引入勢必會縮小國產與進口的市場占有率差距,所以整體我感覺是縮小的。但國外公司也并未閑著,我們開始跑,人家已經加速奔跑,差距有可能還在加大,這是我的觀點。
總量增長,“蛋糕”做大
禾信周振:首先縮小是肯定的,原因很簡單,比如高端科學儀器原來是零,只要有一點點增量都是增長,所以市場占有率差距肯定縮小。其次,根本不用擔心縮小還是拉大的問題,就像賽默飛周總所說,中國產業升級需要越來越多的高端科學儀器,不用擔心什么比例變小,因為總量絕對增長,“十四五”科學儀器產業的蛋糕會越做越大!
2、“十四五”期間量大面廣和高端科研,您將加強哪類產品的布局?
臺下100位嘉賓的選擇
臺上6位嘉賓的選擇
高端科研
禾信周振:量大面廣,市場大,但會面臨很多企業的競爭。高端科研,市場面小,競爭少,能不能實現主要靠自己,這是我選擇高端科研的原因之一。其次,科學儀器不論高端科研還是量大面廣,沒有幾千萬的投入做不出一款產品,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傾向于選擇高端科研,等資源和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再拓展量大面廣的產品。
量大面廣
天瑞儀器劉召貴:我選擇的是量大面廣。量大面廣是否就代表了低端,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思維。量大面廣強調的是客戶需求,我們是企業、而非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企業的特征是做市場有需求的東西,以市場為導向。客戶的需求在哪,我們的產品研發策略就在哪,永遠要做客戶需要的產品,這是我們堅信并且堅持的信念。
3、上市是否是儀器企業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
臺下100位嘉賓的選擇
臺上6位嘉賓的選擇
選“否”
天美付世江:我們在香港上市過,但效果并不好。對企業而言上市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融資渠道,促使企業的發展更正規化。但是科學儀器行業有其特殊性,二級市場對科學儀器的認可度并不高,上市后單純做科學儀器很難實現快速增長的業績和利潤,這時候有些公司就會換到環保、醫療等賽道,相應的,科學儀器的業務會被減弱。對于現在的科學儀器企業而言,通過上市實現做大做強還是有難度的,但未來我相信一定會是一條必由之路。
選“是”
萊伯泰科胡克:我們是上市公司,肯定說上市好。上市除了能夠吸引到資金和人才,最重要的是能夠使企業更有效地利用手上的錢,做出更優秀的產品。在大眾關注下,在廣大股民的關注下把錢用在刀刃上,做出最優的產品去打市場,這是上市的一個價值所在。
天瑞儀器劉召貴:不止分析儀器行業,對中國的各行各業來說,上市都是成功的最好一條路徑。只有上市了,企業的融資渠道才是最通暢的;也只有上市了,才更容易進行股權激勵,為企業吸引優秀人才。上市之后,企業的品牌效益、宣傳效果、客戶的信任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去四川投標一個15億的項目,政府招標時就明確說了要么是央企,要么是上市公司才能參與競標。你看機會就只給這兩類公司,如果不上市,就有可能失去很多商業機會。因此上市是企業發展壯大的一條必由之路。
【結語】不論進口抑或國產,隨著“十四五”基礎科研投入的加大以及應用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科學儀器產業迎來全面發展的新機遇。“十四五”規劃開啟全新征程,也給行業帶來更多挑戰,希望科學儀器企業能夠不負韶華,以夢為馬,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機遇,助力中國科學儀器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這批行業標準制修訂計劃緊密圍繞行業管理,產品設計、生產、檢驗和使用等活動,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加強市場急需標準...
2022年,儀器儀表產業園投建火熱,將為更多儀器儀表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打造科學儀器產業新高地。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是分析和生化技術領域的國際性博覽會,專門面向飛速發展的中國市場。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