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項目中,我們會看到“本項目采購本國產品(不允許進口產品參加)及服務”這樣的要求,意味著這個項目要求采購國產。
然而,究竟什么是國產,“國產設備”概念的邊界是什么?
是《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管理試行辦法》中表述的: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生產的設備。
還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購買國產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所指的:允許抵免的國產設備是指國內企業生產制造的生產經營 ( 包括生產必需的測試、檢驗 ) 性設備,不包括從國外直接進口的設備、以“三來一補”方式生產制造的設備。
近兩年國產儀器的發展引發市場及公眾的普遍關注。在此背景下,國產儀器企業的春天是否已經到來?儀器信息網特別發起“國產儀器發展正當時”活動,廣泛征集來自政府部門、用戶、企業等單位人員的觀點。
聚焦國產儀器發展正當時,首先要搞清楚究竟什么才是“國產儀器”?為深入了解這一概念的含義,儀器信息網近日發起了互動話題,來看看各方的解答。
關鍵詞一:自主知識產權
@安平
關鍵是基本原理的獨創。儀器硬件和軟件或者應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設計。至于儀器到底在哪里加工和裝配,不是問題。
@yanli197604
國產儀器這幾年發展進步很快。我所認為的國產儀器,應該是在核心部件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能夠獨立加工制造,獨立提供售后服務。理想中的國產儀器100%國內研發設計和制造,顯然這種要求太高。
@離子色譜
我認為國產儀器應該是掌握核心技術,有拳頭產品,國內注冊的,非外資獨資或合資企業,有核心部件或關鍵技術的知識產權,自主創新,有替代進口卡脖子技術方案和產品。
@xiaoheihei
我所認為的國產儀器,應該是在技術上有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不僅是外觀專利,而是在一些原理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自己的專利發明,大部分的零部件是在國內能獨立加工制造,至少是核心部件能完全自己制造,擁有完善的售后服務。
@mengzhaocheng
我認為國內民族企業生產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儀器才是最標準的國產儀器。
@PAEs
國產儀器就是擁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產權,而且是自己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到組裝的全過程都是在國內進行。
@hejiahuan
個人理解:至少核心技術得擁有研發、生產的自主知識產權。
關鍵詞二:核心部件
@次元之暗面
現在有一種極端,真正的國產應該是完完全全的純國產,所有部件,小到螺絲釘甚至原料本身都必須是國產的,這其實大可不必。國產儀器,說到底,如果核心部件能國產,小部件還是采自全球供應鏈還是可以的。就怕現在實在太多的廠商,把外國的機器一拆,找幾個博士碩士琢磨琢磨,畫圖改一下零件的布局,然后把外殼和小部件國產,但是核心還是進口貨,這樣子就沒意思了。
@zyl3367898
國產儀器最好有自己的核心部件,其它部件采購其它廠家的也行,現在進口的儀器在國內生產,也叫國產儀器,主要是為了政府采購時,冒充國產儀器中標。
@隔夜秀才
“國產儀器”最低限度的定義應該是國外廠商不允許你使用他們部件的時候,可以找到替代的國產部件(自主研發也好,采購國產友商部件也罷),總之就是在國外廠商徹底斷供的情況下,長期來看不會影響到自己產品的生產銷售,即為國產儀器。
@lvdongming
國產儀器是指零部件95%以上在國內自主生產,軟件等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非進口組裝儀器!股份制的話,國內股份超過50%。
@我不是龍哥
國產儀器,首先肯定是國產品牌,然后主要的生產和組裝自然是應該在國內。不一定所有元器件都是國產,但是我們是中國,我們今天面臨的國際局勢要求我們關鍵的部件、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比如國內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每年花數十億購買的透射電鏡,如果有企業能夠國產化,那電子槍、各級真空泵、各級線圈及對應的控制系統、各級探頭及CCD、軟件用戶界面等必然都要實現國產化,這才能算得上國產透射電鏡。這不是我們要求高,這是當前復雜國際局勢下的必然要求。另外,買來的科研儀器總是落后的,最先進的都是人家先用,只有自己也能掌握科研儀器制造,才能真正在科學水平上領先世界。畢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關鍵詞三:組裝/貼牌
@通標小菜鳥
我認為的“國產儀器”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而不是通過將國外采購生產的各種核心部件進行組裝,然后套一個自主“研發”的殼子,再貼一個“國產商標”。
@jiachengqing
國產儀器要有自主研發的知識產權,自己生產和制造的,不是國內組裝,貼個國產牌子。
@rr丿
有一種“國產儀器”是,進口品牌將零配件運到國內組裝,搖身一變“國產儀器”,避開“不允許進口產品參加”。
@離子色譜
外資品牌在國內注冊的企業個人認為不應該算是國產儀器的,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國外的廠商在國內注冊公司,把一些低端產品在國內組裝,核心部件幾乎進口,在參與一些政府采購項目時,打著國產儀器的牌子,銷售最低端的儀器,本來這個型號上不具備的功能也都加上去了,外置或嫁接等方法,把低端貨生硬的加上一些本不該有的功能,為什么?因為高端產品都在國外生產屬于進口儀器,無法參與投標啊。
@WUYUWUQIU
有些中國在國外注冊公司,回國的不能算國產儀器。
不能只是為國外貼牌授權的,國外入股站主導地位,而且技術也是國外的,這個不能算國產儀器。
儀器大部分配件是國產的。比如你可以有些配件是國外的,但不能大部分都是國外的,你回來一組裝就是國產儀器,這肯定不行。
@p3127557
首先是國產品牌,由國內企業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未來應該是核心部件都是國產的,不受國外企業卡脖子的產品。國外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核心技術并不是中國企業的,是一種偽國產,打著國內生產的旗號變通投標那些只接受國產的項目,應該嚴格禁止。
給“國產儀器”提些建議
人才
@阿音
和很多的朋友認知一樣我認為國產儀器應該是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己獨立產權,但目前現實情況來說新中國建立才多少年,歐美國家的技術超前多少年,幾乎說是壟斷,想獨立研究出一個新的東西不光需要資金人力還有技術的支持,希望國家繼續加入投資留住人才吧!
投入
@xiaoheihei
實際中我們做的高端儀器,有些核心部件加工制造能力有點跟不上,還要采購一些外國核心部件,自己進一步加工組裝,軟件方面經常也是受制于條件與成本,難于與進口儀器軟件匹敵。絕大部分核心部件完全能夠國產化,還是不容易的,需要投入相當的時間與錢財去一點點做,所以企業也是要生存面對現實,只能選擇合適的路子開發自己的產品,高端產品更需要大量的錢和人才投入,而這些小公司是難于短期就做到的,能有華為一樣的國產儀器公司很久才能出現一個。
可靠性
@苑在掌心
國產儀器質量和可靠性一直是儀器行業發展中的一大硬傷,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國產儀器行業今后要提升產品的可靠性、適用性和性能。事實上在某些產品領域,我國自主研發的產品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已經達到國際水平,但是在可靠性和適應性方面就略遜一籌。這也是國產儀器行業未來發展應解決的一大瓶頸,才能使國產儀器更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
品牌建設
@JOE HUI
從現實功能層面看,方便友好的操作、準確可靠的結果、穩定耐用是我們首選。而另一個是品牌屬性層面,包括對于結果的信心,對于售后服務的期待,其他同行或者客戶的認可。現實功能層面,這必然是國產儀器廠家需要追求的東西。但是同時,我們也一定要承認,產品的品牌屬性層面,也對采購決策起著非常合理、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戶愿意為了這些貌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而買單,這就是品牌的溢價,這些也是進口儀器廠家長期市場宣傳以及積累出來的口碑。國產儀器在現實功能層面的追趕,是必須要做的,但是在更高層次的品牌建設上,還沒有完全引起足夠的重視和投入。我們需要支持國產儀器,需要有種愛國情懷,就像支持華為,支持鴻星爾克一樣。
關于“國產儀器”,我們要這樣看…
@m3246958
二十年前,很多人出國回來還帶個大家電回來,現在中國家電橫掃全世界了。儀器不過是個特殊的電器罷了,只要中國人把原理吃透,供應鏈建起來,很快會把它做起來。比如現在國產ICPMS,50萬就可以買,售后服務還更快更便宜,第三方檢測已經越來越多地進行理性的選擇,而花國家經費的,政府采購對國產儀器的支持力度會越來越大。
國產儀器和進口儀器的認定,這個可以參考國產車和進口車,有非常詳細的認定規則,不可能被人鉆空子,違法的懲戒力度也大的沒人敢去鉆空子。儀器的認定規則相信也正在制定的路上。
@歌名
國產這個概念在產業鏈全球化的趨勢下、社會的進步肯定會越來越淡化,這么說不是說就不發展國產儀器設備,而是要以一個新的概念來看待“國產設備”。
不能以腦殘地貼個國產廠家標簽就是國產,也不能簡單地組裝一下就是國產,更不能使用國外供應商供應部件就定義為非國產。
以后的“國產”概念除了對相關產業鏈的國內滿足之外,更重要的應該是對產品產業鏈的把控、核心科技的孵化發展。
隨著時代的進步,在各領域的產品都最品質有了很高的要求,做為力學檢測設備中的一個分類,扭力試驗機在近幾年也得到很大發展。其...
科學儀器,被稱作科學家的“眼睛”,被比作高端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儀器儀表是用以檢出、測量、觀察、計算各種物理量、物質成分...
盡管國產科學儀器產業已有不少進展,但現狀依然嚴峻,國產儀器主要是低端科學儀器設備,高端科學儀器仍依賴進口,我國每年有上千...